無疑,讓城市建筑規劃設計回歸理性是當務之急,只有理性的城市規劃,才能使得城市規劃更加切合實際,減少公共財政資源的浪費。目前而言,地方上一些大型建筑的事前論證較不充分,這從結果可以反推出來一些大型建筑千奇百怪卻實用性不強,追求建筑的高度但卻不知道意義何在,等等。這些建筑也多為當地人民“吐槽”。其實,坦白說,一些項目就是面子工程,地方在立項之初,論證不充分或是根本就不想論證。部分地方管理者要么是出于攀比心理,要么就是由于GDP考核的刺激,推動這些工程上馬。要想約束這些非理性的決策,只能靠加強硬約束。這提醒我們,地方財政預算制度改革要進一步推進,并需進一步完善地方人大的作用,以此減少地方管理者在建筑方面的“拍腦袋”決策方式。
有觀點認為,需要提升建筑設計師的文化素養,這樣的說法也成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最根本的機制問題,一般來說,設計師的審美往往要迎合地方上項目拍板者的品味與喜好,因為設計師本身并無決定權,他們只是提供不同的選擇方案。如此一來,拍板者的喜好就成了關鍵,建筑風格與效果就是他們審美觀的映射。要想減少那么多的千奇百怪、華而不實的建筑,恐怕就得靠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與文化自信。
建筑是城市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承載歷史的具體載體。中華文化中的建筑美學舉世公認,如果說丑陋奇怪的建筑物不斷產生,那么就需警惕歷史是否正在被割裂。在一些地方上,常有因為城市規劃而推倒一些名人故居的事情,也有某個原本歷史文化底蘊較深的景點,要被擴大為景區與度假村,破壞了原有的韻味與面貌,導致其變得不倫不類。更有一些城市盲目模仿西方建筑,將其嫁接過來但卻又不得其美學精髓。如此種種帶來的警示就是,中華文化的延續性需要被重視,我們需要以一種自信的心態去領悟中華文化的精妙與博大精深。
總而言之,建筑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背后存在著文化與制度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城鎮化進程迅速推進的今天,要想減少那些奇怪的、華而不實的建筑,需要“軟硬”兼修。“軟”就是增強文化自信,“硬”就是通過財政制度改革以及科學的決策過程,從而為地方確立硬約束。奇葩建筑的減少,建筑的美觀化,也將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心靈,讓人在健康美好的環境中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