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已發展成一種復雜的傳播形式和藝術形式,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應用,設計也發展出自己的構圖方法和要求。
摘要: 平面設計已發展成一種復雜的傳播形式和藝術形式,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應用,設計也發展出自己的構圖方法和要求。研究構圖的視覺規律,掌握信息傳遞與詮釋的視覺張力,有助于加強設計師對于視覺要素的認知和理解。
平面設計已發展成一種復雜的傳播形式和藝術形式,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應用,設計也發展出自己的構圖方法和要求。研究構圖的視覺規律,掌握信息傳遞與詮釋的視覺張力,有助于加強設計師對于視覺要素的認知和理解,提升視知覺的想象力。
張力的原意是指物體在受到拉力的作用時,其內部存在的垂直于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繪畫和攝影等平面藝術中,張力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視覺產生擴張感、延伸感、膨脹感、收縮感、旋轉感等,表現運動感,引發視覺心理的各種感受,諸多因素都可以凸顯視覺張力,其中構圖的視覺張力最直觀、影響力最大。
構圖的平衡感
平衡原是物理學的術語,意思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客觀物質因素間進行的自主調控及和諧調整。在現實生活中,平衡是生理器官控制的一種心理體驗。人究竟為什么需要平衡?因為平衡可以給人安全感,使人心情愉悅。為什么一種活動或情勢能夠令人感到愉快。
在美學中,平衡是指美的客體對象各部分之間進行排列,使各視覺要素在整體中形成和諧統一的分布關系。分量相當的合理布局中,某個局部失重,平衡就被打破了。當代設計構圖的創新點之一,就是故意破壞我們習以為常的平衡感,制造不協調,夸大數量、形狀、重量等因素的差距。這些平衡與不平衡、協調與不協調的多種變化蘊含了巨大的視覺張力,能使觀者產生緊張、新奇、不安等多種復雜的心理感受。
對稱式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對稱平衡的事物,如人、動物、植物的枝葉等自然生物的對稱。還有許多人為的對稱,如寺廟、園林、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人們將自身的對稱規律外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對稱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對稱式的構圖能使對稱形式完美地展示在畫面上,整齊一律、均勻劃一、排列相等,可以使觀者的視覺神經處于極度平衡狀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視覺心理及視覺注意對于平衡的追求。
對稱式的平衡構圖,屬于靜止性的構圖,往往給人嚴肅、整齊、一絲不茍的視覺感受。所以,在用對稱式構圖來表現莊嚴肅穆、神圣威嚴、強調形式的主題,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但是,對稱式平衡構圖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絕對的相等不能有力地刺激人的視覺,無法體現視覺張力表現動感,畫面容易顯得呆板單調、缺少變化之感,不會在第一時間吸引人的視覺注意。
打破重力平衡
重力平衡在傳統構圖中出現的幾率是相當多的,比對稱平衡構圖更常見。決定平衡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重量和體積外,還與人的視覺經驗和心理體驗有關。重力平衡是指兩種不同的物體,在畫面上能使人在視覺心理上有一定的平衡效果。
要想運用重力達到凸顯視覺張力的效果,必須先了解人們普遍的視覺重量感覺:有生命的比沒有生命的重;人物比動物重;動物比植物重;靈巧的物體比笨重的物體重;運動的比靜止的重;大體積的比小體積的重;色調鮮明的比色調灰暗的重;深色比淺色重(背景為淺色時),淺色比深色重(背景為深色時);距離畫面中心(支點)遠的物體比距離支點近的物體重;形態突出比不突出的物體重;畫面當中,物體位于上部比位于下部的重;畫面當中,右邊位置的比左邊位置的重。
視覺的動態平衡
同那些對稱、均齊的形式不同,動態平衡不是雙方在同形、同量的關系中保持平衡,也不是簡單的在體積對等或均勻分布關系上保持平衡,而是在動態變化中維持平衡。這種平衡在矛盾和沖突中變化,更多的是在視覺心理上產生的平衡。動態平衡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審美價值。動態平衡處理的是兩個不相等的主體或者區域。
平直整齊的形體,有可能單調和呆板,失衡多變又可能導致混亂,在這二者之間的適當調度才是動態平衡的精髓。動態平衡就是在力量的不斷變化中顯現精彩,在靜中有動的圖形上表現生動,這種動靜相結合的復合關系使畫面豐富而生動。動態平衡較之對稱、均齊的形式更生動,更有視覺沖擊力與視覺張力,傾向于靈活多變的動態效果,也可以強調穩定的形式感,打破動態的平衡,在抗衡中突出視覺沖擊的力度。
這樣靜止的畫面能夠依靠“力”的動感吸引視覺關注,或者借助均衡感緩沖、協調整體的畫面效果。在矛盾與平衡中產生了新的動力,變化又統一,對比又協調,動靜有致的畫面效果滿足觀者視覺多樣化的需求。
對于設計師來說,構圖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看似平凡的事物,由于角度不同,驚喜與創新會應運而生。這不單純是構圖和技巧的學問,更是審美與素養的考驗。構圖的創新與突破要從生動鮮活的實踐中不斷尋找動力,打破平衡感僅是形成畫面張力諸多因素之一。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