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產品創新更加強調跨學科的交叉,集成知識,整合創新,并轉化為人所用和所有。因此,工業設計應該瞄準國際前沿,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區域經濟。
創新不代表著最好,但一定“與眾不同”。創新創造了產品的差異化,差異化意味著商機!
在工業設計領域,站在2015年新起點,面對機遇與挑戰,前方之路該駛向何方?在此,與各位讀者共同探討。
三大轉型難題
面對信息化和全球化深度發展,工業設計面臨著如何轉型與改革的問題,主要矛盾集中在三個方面。
設計環境的改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工業設計所面臨的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國際性大公司和著名設計機構紛紛進駐中國,國內企業與國際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被提高到較高的要求。
設計對象的改變。工業設計以前的設計對象主要是物質產品的外觀設計,如機械設備、車輛、3C產品等。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迅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IT企業推出了以內容為主的服務設計,工業設計的對象也轉化為以內容、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為主的非物質的數字化產品,如服務設計、軟件信息架構、用戶界面等。
創新模式的轉變。工業設計在國內主要從藝術設計發展而來,傳統上強調以產品的外觀設計為主,這樣給人帶來了一種誤解,那就是外觀設計等于工業設計,工業設計的創新就是外觀的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產品的競爭走向了軟硬一體化的整合競爭,產品不僅僅要具備漂亮的外觀,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優良的內容;眾創、眾籌、眾包、眾享(4眾)等模式的出現,大大拓展和提升了設計創新的空間和潛力。
三個轉型方向
面對日益激烈競爭的國際國內市場,以及產品創新的更高要求,工業設計也步入了深水區,需要自我開展調整和提升。同時,當今的產品創新更加強調跨學科的交叉,集成知識,整合創新,跨界探索新的技術、新的形態、新的服務和設計等,并轉化為人所用和所有。因此,工業設計應該瞄準國際前沿,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區域經濟。
瞄準國際前沿。德國政府在2011年11月發布的《高技術戰略2020》一項重大戰略中明確提出,設計是工業4.0戰略中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廳2013年8月發布的政府報告“Support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with Industrial Design”(用工業設計支撐美國制造 )也特別強調創新設計對整合創新的重要性。同樣在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廳2013年8月發布的一份政府報告“Valuing the Art of Industrial Design”(工業設計的藝術價值 )中指出:“工業設計師不僅僅是向別人的發明上添加裝飾性內容的人才,而是作為這個國家的一群最活躍的發明家而出現的。從1975年至2010年,有40%的設計師同時注冊了設計專利和發明專利,而僅有2%的技術人員注冊發明專利和設計專利。”從德國的工業4.0,到奧巴馬政府強調的制造業回歸美國,都能看到工業設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服務國家戰略。有人說,工業設計從紐扣到航天飛機都能設計。縱觀我國工業設計發展30多年的歷史,真正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的項目并不多。工業設計應該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都應該都有介入;國家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以“人機一體”“人工智能”“智慧制造”為核心的新一代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技術正在悄然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智能設計、基于互聯網的設計等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這里面也應該看到工業設計的身影。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在第三條“優化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中,將中央各部門管理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整合形成五類科技計劃,分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等。工業設計應該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在新一輪國家科技政策調整中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發出自己的聲音。
提升區域經濟。工業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主戰場在市場。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工業設計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潛力。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明顯,如溫州的低壓電器、皮鞋、水泵;寧波的服裝、小家電、裝備制造業;義烏的小商品,紹興的輕紡,安吉竹產業和座椅等,浙江省成立了13個特色工業設計示范基地,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些都需要工業設計進行深度耕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阿里巴巴集團、騰訊、網易、百度等IT企業對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服務設計等需求日益旺盛,工業設計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業設計不應該是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發展,百花齊放,各自形成特色。
產品是王道
產品,產品,產品!
近年來,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工業4.0、創新設計3.0、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服務設計等新名字、新概念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有工業設計前輩說,現在迷失了,不知道工業設計該做什么了。其實,不管這個世界怎么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工業設計始終以產品為對象,這個對象不僅僅包括我們所說的物質產品,也包括了非物質產品。產品是王道,離開了產品談文化,談品牌,談體驗,談情感,談互聯網思維,一切似乎都是空中樓閣。
在新的時期,工業設計一方面除了為“他人”做好設計服務之外,更重要的,要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產品,自主建立品牌,與他人開展合作,創建新的商業模式,這才是長遠發展的硬道理。為“他人”做好設計固然重要,但那個設計始終是“別人家的”,工業設計只是拿到了一點微薄的設計服務費,無法深層次參與,無法從營銷中獲取最大的利潤點。浙江省作為全國經濟、制造業和工業設計發達的省份和地區之一,應該走在全國的前列。
我是誰?我有什么?這些應該是工業設計公司以及設計師經常自我反省的問題。“軟硬件整合+APP”,也許是互聯網時代工業設計自身發展的一條道路。
“產品常新,企業長青”。時代在不斷進步,唯有創新,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工業設計作為創新的橋頭堡,應該起到引領作用。我們要通過設計引導潮流、引領消費,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體驗,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做引領型設計(Leading Design)。這一點一直也是很多企業不變的主題。如果一味以滿足客戶為目的,拿到一點設計服務費,做跟隨型設計(Following Design),只會限制我們的思維,裹足不前,束縛住我們的手腳,難以創造出令人滿意或者“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產品、新體驗或者新服務。
(作者系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工業設計系副主任羅仕鑒 )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