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其目的是確立產品多向度的品質、過程、服務及其整個生命周期系統,因此,設計是科技人性化創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經濟交流至關重要的因素 。”按照2006年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的工業設計新定義,設計首先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并且在產品的結構、組織、功能、表現和經濟上的關系作為任務與工作目標,為用戶、制造者和市場經營者帶來社會、
劉志國
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
“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其目的是確立產品多向度的品質、過程、服務及其整個生命周期系統,因此,設計是科技人性化創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經濟交流至關重要的因素 。”按照2006年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的工業設計新定義,設計首先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并且在產品的結構、組織、功能、表現和經濟上的關系作為任務與工作目標,為用戶、制造者和市場經營者帶來社會、個人和集體的利益。也就是說,設計是一種包含了廣泛專業的活動,產品、服務、平面、室內和建筑都在其中。這些活動都應該和其他相關專業協調配合,進一步提高價值。
因此設計既是顯性的又是隱形的。 顯性的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而隱性的部分永遠隱藏在水面之下,對于隱性部分的深入探索,就會越接近設計的本質所在。
設計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從創造產品的附加值上確實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依靠數字依然可以看到其力量的所在,在蘋果產品上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文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設計在加州,制造在中國)。現在蘋果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其市值就高達6325.6億美元。超過微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這四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的總市值之和6308億美元,而蘋果公司在1999年的市值僅為92.9億美元。蘋果公司并非掌握了多少高科技,只是科技的“拿來主義”罷了,但設計始終是喬布斯經營戰略中最有效的武器,因此并不妨礙他成就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雖然在可持續設計浪潮風起云涌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尋找技術上的突破,尋找技術發展的新機會,但設計依然是提升產品品質的最為直接、簡單、有利的技術手段。
設計是有力的手段,且關乎使用者的利益。在企業中工程設計和工業設計均圍繞著產品這條有形的線索進行工作。 雖然同樣是針對產品的造物活動,工程設計更關注于產品本身——“內”;而設計則關注產品與使用者的關系——“外” 。有時設計甚至給工程結構設計帶來一定的困擾,但這并不表示這是一對矛盾體,而是需要相互協作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設計活動始終圍繞著用戶的需求進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似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很多需求是隱形存在的。目標用戶尚且不知需求何在,設計師如何知道呢?設計師要熱愛生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的為用戶服務,抓到設計的關鍵所在,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使用體驗,也才可能為銷售提供所謂的“賣點”。
設計也應為制造提供便利,這可能是設計者知識構架中最為薄弱的部分,任何產品都是需要通過制造才能交付使用的,完成設計者賦予的使命,關于材料的選用、采用怎樣的結構、通過什么樣的加工工藝制造出來,設計師應該了然于心,對材料、結構、制造了解的越多,越有發揮設計的余地,而不像某些拙略的設計師所擔心的,過多的了解會使設計創新的想法被束縛。 與市場、制造整合創造價值,在整個流程中各方均獲益的情況下達到理想狀況,要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商業是最大的公益”。
設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但附加值的提升不應以一味的遷就購買者的審美趣味為前提的,設計師應有自己的立場與主見,這關系到產品能否健康的成長,一味的遷就消費者的審美趣味,容易使產品庸俗不堪,堅持設計背后的主義,整合運用設計的多種要素達到滿足需求和提升產品價值的目的。大多情況下高技術與好設計打的一套組合拳是獲得產品高附加值的保障。當然低技術的產品,通過好的設計同樣可以獲得產品的高附加值和完美的使用體驗。
設計的核心是創造。如果僅僅將設計理解成產品造型,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設計的成果有時可能以外形的方式呈現,但造型絕不是設計的終極目的,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需求。發現潛在的需求才是設計創造的關鍵所在,設計活動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相應的實施手段來解決需求和完成價值的創造,企業則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利,而消費者則在使用體驗中獲益。
隨著產品越來越豐富,使用者不再簡簡單單地滿足于使用功能,而對產品的方便性和易用性也有了進一步的追求,這便給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設計機會,體貼與關愛也就成了設計進一步追求的目標,在體驗經濟蒸蒸日上的今天,要知道只有設計的好的產品,才能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從而達到為產品加值的目標。由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的體驗,觸動的使用者的心靈,愉悅到使用者身心,才能真正地打動消費者。
因此設計的路線顯得更加清晰,滿足功能、方便易用、體貼關愛、直指人心。當然設計也肩負著提升產品的品質,豐富產品線,創造更多的應用機會的使命。
同時,節約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從而實現產品的價值創新。這也表達了產品價值的三個核心層面:物質層面、行為層面、情感層面。
設計也可以作為企業的戰略來應用。作為企業戰略的設計,活躍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設計策略 。前瞻性的企業必定要將設計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看待和運用。當然短期的設計戰略,中期的設計戰略和長期的設計戰略,采用的方法與手段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方法應對不同的時間階段策略。
設計也是有立場的,公司的理念不同,也會從產品中不經意的流露出來,形成產品獨特的風格,甚至表現為產品的價值觀。烏爾姆的設計理想,通過迪特拉姆斯的設計實踐,在博朗的產品中得以呈現,又深深的影響著無印良品、蘋果這樣的品牌,形成一整套的產品的設計觀念和價值體系,人們購買他們的產品,也就意味著認同他們的價值觀念,又通過使用產品將設計賦予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傳遞下去,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選擇了什么樣的產品就選擇了什么樣的價值觀,也就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產品通常被賦予某種形式存在著,但形式的背后并不像形式所呈現出的那樣簡單,追究形式背后存在的意義,形式存在的真實的原因是什么,會幫助我們理解更多的設計的意義。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對于設計來講有時限制就是機會。
設計師也應關注社會問題。對于進入老齡化的中國,我們當然要應對挑戰,但這個挑戰同時也是機會,以設計師的角度,我們能做什么?老人出行需要小型、低速、安全、容易駕駛,無需駕照、甚至無需駕駛的交通工具嗎?在能源危機、環保、可持續發展,這些當今世界都在糾結的問題時,汽車的輕量化會是一種解決方案嗎?會給汽車設計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嗎?化石能源的危機和替代能源的尋找解決過程中,電動汽車是否會以新的面貌出現嗎?開源汽車真的可以作為一個新的交通工具嗎?
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時刻提醒著,并為設計師創造著機會,都市化或巨型都市在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思考和創新設計問題,可持續和回收利用、隱私和安全,小型化、低速化;以增材制造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會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使產品充分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節省材料、車身輕量化制造、無需模具制造、車廠規模的小型化;DIY汽車和共享汽車都會成為我們下一步設計的目標的可能性存在嗎?當然技術與材料的革命、設計工具的進步、生產技術的發展,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我們的觀念,影響到產品和交通工具的設計。
讓我們重新認識和體味設計時,才赫然發現設計之“真”在于設計的誠實與本真;設計之“善”在于對使用者的關心,操作方便,簡單易用;設計之“美”在于在使用過程中的完美體驗,身心的愉悅,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
有位先輩老師講過“先有設計心,才有設計眼”,可以算是諄諄教誨了。
“皇冠”LED展示用燈具設計
“皇冠”LED展示燈具設計
銷售超過億只的閃存
“啄木鳥”桌燈設計
平地機設計
夢幻客機的內室設計
可作輪椅使用的機場行李車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