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之林的油畫藝術道路,是與中國油畫的發展進程同步的,并具有其濃厚的個人特色。他始終重視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生活的真實,追求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情感的表現和抒發。
靳之林的油畫,集中體現了他在藝術上的探索與發展歷程,也反映了他在油畫藝術上達到的境界與水平。上世紀50年代由于受蘇聯油畫和歐洲印象派藝術的影響,小油畫風景寫生從作為訓練色彩的一種手段而逐漸轉變為獨具特質的藝術品類,基于對中國文化及中國筆墨的研究、吸收和運用,吳作人、董希文、羅工柳等都曾做過不同方式的研究和探索,在借鑒歐洲油畫外光色彩寫生的基礎上,各自融入了自身的中國文化修養。吳作人的畫作淡雅抒情;董希文的作品有著中國壁畫裝飾風意味;羅工柳則畫出強調意境和筆墨色調的濃郁山水,他們都有著中國文化的共同特點。靳之林的油畫寫生使這一特點更為完美地得到了體現并把它推到了一個相當獨立的藝術高度。
靳之林的油畫風景寫生,有著其自身的發展軌跡。上世紀50年代,從帶有濃郁山村生活氣息的大幅油畫風景寫生《太行山村的早晨》開始,以及后來一系列的風景寫生,一直到大幅歷史油畫創作《南泥灣》、肖像油畫創作《女書記》……他一直走著一條反映農村生活的藝術創作之路。他的作品從研究色彩關系到生活感受的抒發,表現了純樸真實的生活氣息。《南泥灣》表現了抗戰時期南泥灣大生產氣氛下的自然環境和人的精神,從構圖、人物情節組合到色調的處理都圍繞著這一目標。這一時期的風景寫生也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他逐漸把風景寫生從研究色彩關系升華為他對于生活感受的抒發,一種情感的抒發。6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體現他個人的中國文化積淀,在寫生的用筆中表現出了中國傳統寫意畫的筆法,使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的抒發更加自由,用筆上可以見到中國寫意山水奔放的筆墨意境。如陜北黃土高原和長白山林海、松遼平原的寫生。70、80年代,他在落戶黃土高原時所作的寫生中,用筆的寫意性達到了一種高度的自由和抽象性,這一時期形成了他的風景寫生中獨特而重要的藝術特點。如同黃賓虹晚年的山水,筆法造就了藝術形式的美感,它已經超越了物象和場景本身,具有了其獨特的抽象美感價值和中國寫意筆墨的精神。將寫生再現對象的形式升華為表現對象,表達濃郁的生活氣氛、最終達到人的情感的高度抒發的境界。《宣君大雪山》、《鳳凰山麓》、《延河解凍》、《延安最后一場雪》等給人印象尤為深刻,這些作品相當寫意,形很不具體,大感覺卻具體,筆法靈活生動,已經超脫和超越了該情該境的真實感,達到了本身的一種抽象美。在用筆上不是歐洲方筆“擺”的理性的筆法,而是自由抒發的中國傳統筆墨,生動而不輕浮,奔放而不粗泛,感覺內在細膩,造型豐富深厚,具有鮮明的個性。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