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外景圖
9月將推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影像篇
2010年4月18日,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同時,“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大型展覽隆重開幕。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大展作為開館展,展覽立足于從中國立場和中國藝術的當代性建構的學術視角,客觀、真實而全面的反映和展示19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和作品;展覽對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藝術脈絡、思潮和史實進行系統梳理,可謂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來規模最大、最為系統綜合的一次研究呈現,從更大的文化視野來看待這段具有文化發展史意義的藝術歷史,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產生、文化身份、在不同歷史時期承擔的社會責任等重要的理論課題,得到藝術家、批評家、媒體及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認可。展覽既是對三十年來當代藝術歷史的梳理和總結,同時也是對未來藝術多元與無限可能性的展望。
一年來,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了8個展覽和30多次教育講座。這些展覽和講座,體現了民生建設成國際優秀美術館的理想,也發揚了自由獨立、包容開放的風格,為年輕藝術家創造平臺。繼大展《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繪畫篇(1979-2009)》成功舉行后,舉辦了3次國際展覽——《塑料公園——韓國當代藝術》、《布魯塞爾身體語言》、《其他房間》。10月下旬,民生現代美術館推出年輕藝術家秦琦、孫遜雙個展;12月底為著名藝術家張恩利舉辦了個展。2011年3月20日開幕的《三部曲》劉韡個展正在進行,展覽集中了年輕藝術家劉韡過去兩年間創作的作品,包括現場大型裝置、雕塑、聲音裝置及繪畫作品。
2011年,民生現代美術館將繼續為觀眾帶來優秀展覽和精彩教育活動。從展覽安排來看,民生2011的重點是呈現國內外優秀影像藝術。4月21日《自然 恐懼 實體》伊夫?內茨哈默多媒體藝術展即將開幕,5月15日至6月26日是“中法文化之春”重要藝術項目《時空之間——藝術家作為敘事者》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十年影像典藏展,7月將為以中國首位以錄像藝術作為媒介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張培力舉辦大型個人回顧展。
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系列展覽之《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 (1988-2011)》將于金秋9月為觀眾呈現。誠如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何炬星所言 “中國當代藝術已經歷了三十余年曲折光輝的歷程,研究并力求不被埋沒這段歷史中更多精彩的史料,是我們首先追求的責任和義務。這段歷史,將顯示其在中國重新站上世界舞臺中文化和藝術的先鋒作用;這段歷史,將成為中國美術在世界上具有先進價值標準的里程碑;這段歷史,對我們現在和未來的藝術活動充滿啟示。”
經過一年的準備、繼續整理及研究,對中國影像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研究與梳理,從而發起并舉辦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系列展覽之“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大型展覽。展覽立足于從中國立場出發的學術視角,力圖客觀、真實而全面地反映當時的文化藝術情境;通過展示1980年代末以來中國當代藝術中影像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對20年來影像藝術脈絡、史實與思潮進行系統梳理,從而將成為中國影像藝術20余年來規模最大、最為系統綜合的一次呈現。
展覽時間將定于2011年9月至11月,屆時將會有中國影像藝術重要的30余位藝術家的 50余組件作品參加展覽。
本次展覽將是中國影像藝術在國內首次大規模的集結展出。展覽和同時出版的圖錄將從中國學術立場出發,展示20多年,中國藝術家在此領域的創造力與成就,展示豐富、多樣的中國影像藝術面貌。
民生現代美術館作為堅定立足于民間、立足于從中國出發的美術館,繼開館展“三十年大展”之后,再次啟動了對中國當代藝術歷史的系統梳理和研究,將中國影像藝術的全貌帶給觀眾。
民生現代美術館在一年來的發展中,繼續以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健康持續走向縱深發展、以普及中國大眾新美育為理念。民生現代美術館及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在籌備展覽的同時將繼續著力于藝術家檔案庫的建立,對于藝術家的展覽、作品跟蹤歸檔,梳理藝術家,為研究學者、藝術工作者梳理歷史提供材料并更新藝術家最新動向,以向社會提供廣泛而全面的素材資源。
民生現代美術館,業已成為民生銀行品牌架構與品牌夢想的重要元素,成為這家15年里資產迅速由10幾億元發展到萬億元大企業社會責任的莊重表達,是民生銀行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國情的成果,是民生銀行高瞻遠矚、宏圖闊步地建百年老店的重要步驟。不斷壯大、不斷強大中的創新民生、激情民生再一次走在了業界先頭,一家風雅銀行正在悄然誕生。藝術,正成為民生銀行“二次騰飛”的新亮點,日益受到社會尊重的新因素。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