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包裝設計一直以來都是包裝行業的翹楚,不僅是因為日本的包裝設計具備外觀優美、包裝別致的特點,還因為日本的包裝行業把日本的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入其中,同時向日本傳統文化不斷取經,借以創新發展,因而在世界包裝行業日本包裝業別樹一幟,甚至在許多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沿,除了贏得市場實現企業經濟效益除外,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精彩。
日本的包裝設計一直以來都是包裝行業的翹楚,不僅是因為日本的包裝設計具備外觀優美、包裝別致的特點,還因為日本的包裝行業把日本的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入其中,同時向日本傳統文化不斷取經,借以創新發展,因而在世界包裝行業日本包裝業別樹一幟,甚至在許多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沿,除了贏得市場實現企業經濟效益除外,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精彩。
“洋”、“和”兩式包裝各顯風采
東京、富士宮、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以及愛知世博會等地,一路走馬觀花,來去匆匆,走過街頭小店、紀念品店、專賣店、超市、百貨公司、大型商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日本是一個供大于需的社會,商品琳瑯滿目。從包裝設計的角度來審視,大致可以將其風格歸納為兩大類別,一類是現代的“洋”式,另一類是傳統的“和”式;盡管還可以分出綜合形態,但是“和”、“洋”兩類還是主要類型。就像日本街頭的少女,有染著五顏六色的頭發,身著夸張開放的時尚服飾的形象,也有穿著傳統的和服、木屐,踩著細小碎步,典雅矜持的形象。這兩類風格交相呼應,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傳統與現代,質樸與時髦和諧共存。
“洋”式包裝彰顯日本當今都市生活主流民眾的消費心態——追逐時尚、開放和崇洋;而“和”式包裝則是反映了日本人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依戀的情結。
日本今天的“和”包裝之所以為人們關注,首先是因為設計師在發揚民族風格特色的同時,還力求使作品具有時代性,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時尚風格;其次是因為它的東方精神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的日本已經在來自傳統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到了日本化的氣息和現代時尚的語境,走出令人們贊嘆的日本包裝藝術風格的新道路。
傳統出新的材料、精致的工藝和精心的設計
日本的產品包裝透出的品質感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從包裝的表面看:不僅從圖形創造和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顯示出深度,更可見設計師從選材和工藝上精益求精的那份用心。圖形和色彩主要圍繞著傳統的審美和民族文化,而材料的選擇則從自然入手,通過現代的工藝使之變得實用美觀,形成有明顯日本特色的包裝形象,充分顯示出素以工作嚴謹著稱的日本人在包裝藝術上的才智。
這種才智還表現在如下方面:其一,與包裝相關的材料工業、加工工藝及其系統發展得相當完備,諸如和紙、漆藝、木作等傳統手工藝的現代時尚化;其二,圖形設計和方法的相關研究、傳統手工藝的深化研究以及商業情報工作都做得比較扎實。這些都為設計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因此,在日本商店中很難找到粗制濫造的東西,從最小的牙簽,到日常生活用品;從單一的個體產品,到系列化的產品組合;從機器生產到手工制作,件件都精雕細琢,引人入勝。
環保理念在包裝設計和制作中處處體現
日本是個島國,地少人多,內在的資源危機使他們形成了很強的環保意識。這種環保意識是政府及其相關組織、教育和民眾意識覺悟的結果。它反映在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在包裝設計中,設計師自覺地考慮到環保因素,成為他們常態的思維方式。在設計實踐中對材料的選擇和開發上,均以不污染環境,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為首選。
解讀設計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日本設計教育中形態學、傳統圖形學和感性工學的深入研究是關鍵。
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我們可以追索這種設計產生和實現的背景。日本學者對現代設計基礎教育作過深入的研究,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論和方法。他們曾對西方的構成主義造型思想和色彩學作過深入的研究和演繹,以日本特有的細分觀念,構筑了所謂的“三大構成”教育體系;同時,他們沒有放棄對東方的傳統圖案學的研究和演繹,諸如以“和服”服飾為軸心的傳統圖案與加工工藝(諸如草木染、扎染、刺繡、手繪等)的研究,這種將傳統圖案學與形態構成學并舉的研究方式,必然呈現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格局。
此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模式漸為主流。因此,對所謂的“感性工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在日本日趨成熟。它實質上是一種運用工程技術的理念與手段來探討“人”的感官與“物”互動之間產生的不同“感受價值”及其關系。在產品設計領域,它將人們對“物”的感性意向定量地表達出來,并與產品特征相關聯,設計出符合人們期望的產品。
多元文化的環境和自強的民族意識,催生了設計中“日本味”的形成。
在日本,不難感受到根植這方水土的多元文化,有完全拷貝歐美的事物,有古代中國傳入的“禪境”意味,也有純日本的質樸與華麗,更有新近爆發出來的“日本時尚”。然而,能夠引起筆者注意的仍然是具有“日本味”的東西。揣摩著這些“日本味”的成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這個民族強烈的本土歸屬意識和他們特有的集體理念——這種意識能夠催生共同的精神、近似的品味。
在“日本味”的共同美學精神驅使下,在競爭導致的原創意識強化的社會條件下,在對設計師原創非常尊重的氛圍中,日本設計師用心地在傳統平臺上發揮他們“再創造”的能力。譬如對傳統材料的再開發和再加工,使之產生新意。運用新時尚的意味重新將那些細致的圖案大量印制在和紙上,再將這類和紙用于未來的設計,這樣使“日本味”一直保持著活力和變化。
這種不斷發展的“日本味”在日本包裝設計中呈現出明顯的視覺特征。傳統設計中的很多語言,在現代的包裝中都有體現。就圖案而言,主要以抽象為主,題材以植物圖案(梅、櫻、藤、菊)、動物圖案(龍、鳳、魚、鳥)、器物圖案(碟、扇子、團扇、茶道具)、麻葉、網眼和龜甲以及傳統的家徽和幾何圖案為主。此外,在和服和古代婦女頭飾中使用很多的“結”的元素,在包裝中都有很好的運用,并作了新的演繹和變體。而圍繞著“日本傳統色”的應用,從傳統繪畫、圖案、服裝、食品等領域中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色彩語匯,并在包裝上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色彩。
當然,比較完善的廣告和營銷學的體系、強大的基礎工業、發展比較健康的傳統手工藝體系,也是設計理念得以實現的保障。這對“日本味”的實現——傳統文脈的延伸與出新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