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圖像無損放大和增強的技術還沒有得到實現。不過,科學家們卻從這樣的情節中尋找到了靈感。近年來,學術界出現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叫做“計算攝影學(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據該領域的領軍人物,斯坦福大學的馬克·勒沃伊(Marc Levoy)教授介紹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機制造商們都著眼于推出高像素高分辨率的相機。但是,隨著微軟的10億像素級相機的出現,‘像素戰’理應告一段落。當務之急,是尋找到新的研究熱點,創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在計算攝影學中,研究人員結合相機的成像原理,結合光學的知識,設計出新型的高效的算法,力圖改變傳統相機對于場景的捕捉方式。目前,已出現并且得到認可的兩項研究成果,一個是發現站在墻角背后的埋伏者或是隱藏者,另一項是能夠通過罪犯眼睛中的反射圖像來辨認出受害者的身份。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力圖進軍消費市場的功能,著眼于家用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比如可以讓攝影師以獨特的方式進入照片中。
此前,我們也介紹過幾款新型相機,比如可以先拍照后對焦的Lytro。還有,斯坦福大學最近研發出可自行編程的相機“Frankencamera”,意味著相機也在向開源的路線并進,為更多有想法的用戶提供了可自行定制的相機開放平臺。數碼相機的出現,沖垮了膠片行業。智能手機的風靡,又影響著數碼相機的地位。下一次的相機風暴將以何種方式席卷而來呢?
1. 眼中世界,用照片重現眼中的場景
十年前,數碼相機是個稀罕物,市場上膠片照相機仍是主流,電子傳感器是“挑大梁”的部件。相機成像原理即為,鏡頭捕捉到三維場景中反射的光,真實將其記錄在膠片上,形成二維圖像。
但是,在數碼照相機中,“真實重現”這個詞語就不復存在了。數碼相機里都有一個小型計算機,對鏡頭搜集到的光學信號進行處理,包括濾波、轉換盒添加一些圖像處理的操作,最后處理結果放進存儲卡。對于專業攝影師而言,他們只能挑選相機,而不能改變相機內部的操作。如果想要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也只能在鏡頭上玩一些光學的小把戲,比如說通過鏡頭疊加,或者在鏡頭前加上蒙版,諸如此類。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專業的攝影大哥玩設備,“非主流”的菜鳥玩家用PS。那么,這兩者能否結合起來呢?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視覺實驗室的負責人希瑞·納亞爾(Shree Nayar)教授他介紹說:“此前,圖像處理中的數學知識和物理成像中得光學知識均已應用到了相機業界。下一步,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強強聯手一定是主流的研究方法。只要你同時考慮這兩個領域的知識,就能夠創造出新的其樂無窮的玩意兒。”
研究人員最近設計出一款相機,可以掃描拐角處。相繼發射出激光(紅線),由門反射后撞擊到隱藏在拐角處的物體(藍線)。反射線(綠色)回饋給相機處理,得到肉眼盲區的拐角后的圖像。
早在2009年,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就聯合開發出來的一款相機,可以拍攝到拐角后面的人像。它選用了安置了一臺鈦藍寶石激光脈沖器作為光源,以1秒100萬次的頻率放射出激光脈沖,再利用反射面使光傳播到藏匿物,再從藏匿物反射回相機鏡頭,即可捕捉到“看不到”的物體。
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看到拐角處的物體,還可以在狹窄區間內獲得較寬的視野。從偵察角度考慮,可以用于團隊作戰的配合、掩護和救援,也可以形成“敵人在明我在暗”的優勢。
該研究團隊的另一項研究成果叫做“眼中世界(world in an eye)”,它能夠通過照片中,單只眼球上映射出的圖像,來重建出眼睛主人周圍的場景。該項目的研發者納亞爾介紹說,這項技術充分利用了眼睛角膜的幾何模型,然后將角膜上類似“魚眼”成像的圖像模型轉換成周圍場景在角膜上的映射,從而進行重構。同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還包括,相機的傾斜角度和人物的眼球位置。
有了這項技術,在場景中,眼球關注的焦點就可以被找到。所以,這項技術的實現,對于眼球跟蹤的研究也是促進作用的。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