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標志在表現形勢上值得矚目的就是“多形態”標志的不斷涌現。但要首先明確一下, 有些人會將部分這類標志稱作“動態標志”,但這與我們本文所探討的并不完全一致,因為,我們所說的“多形態”,更多的是指標志形象的表現形式與傳統的靜態標志相對的一種形態,它的表現形式是不固定的,流動的。因為這里涉及到一點:并非所有“動”的標志,都是我們本文所指的標志類型,實際上,“動態”標志在很多網頁上都一直存在,一些在網頁上通過某種特效產生的顏色變化及使標志進行某些移動以增加視覺趣味,并不是我們這里要討論的范疇。所以我暫且稱之為“多形
近年來,標志在表現形勢上值得矚目的就是“多形態”標志的不斷涌現。 但要首先明確一下, 有些人會將部分這類標志稱作“動態標志”,但這與我們本文所探討的并不完全一致,因為,我們所說的“多形態”,更多的是指標志形象的表現形式與傳統的靜態標志相對的一種形態,它的表現形式是不固定的,流動的。因為這里涉及到一點:并非所有“動”的標志,都是我們本文所指的標志類型,實際上,“動態”標志在很多網頁上都一直存在,一些在網頁上通過某種特效產生的顏色變化及使標志進行某些移動以增加視覺趣味,并不是我們這里要討論的范疇。所以我暫且稱之為“多形態標志”或許會更準確一些。 我們本文所探討的標志,是指標志品牌形象通過多個視覺符號(或一系列符號)傳達及溝通品牌的某種特性。其表現形式包括:標志在不同的角度及應用環境時會出現不同的形態。 其實無論你的標志有多“動態”,但在品牌形象的實際操作中,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概念上,一樣得遵守一些品牌的基本原則,不能純粹為變而變,為動而動。 以下是摘選一些近年來出現的相關項目設計: 客戶:MML Mobile Media Lab MML是由加拿大兩家大學合作組建的研究學院,致力于無線通信、移動技術等多領域的研究,并結合藝術、設計、工程、新媒體、文化理論、社會科學及政策研究等整合應用。 標志呼應了客戶的多媒體的形式,品牌形象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改變及變異”。 根據設計公司所述:其中的蒙特利爾大學的設計師分別與兩個開放資源Scriptographer (軟件插件)及 Fontstruct(字體設計軟件)合作,產生了60個符號,其中包括電路板、地圖、建筑及城市等構圖。這些圖象,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重疊不同的元素使用。 客戶: AOL 設計: Wolff Olins Wolff Olins為美國在線設計的這個標志其實飽受爭議。作為一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人們通過AOL確實可以做很多事情,為了體現這種多樣性,標志也以一系列的不同圖片來呈現。我們可以看到,在下面的一系列標志中,標志反而象是一個配角,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存在,而圖片則占據我們的主要的視線。這與以前的標志理論非常不一樣。這種通過不同的圖片來呈現的標志,同樣屬于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范圍,雖然并不會動。 客戶: 東南亞當代藝術中心 SECCA 設計: Pentagram 五角星公司設計的這個標志,是為了“傳達一種持續的流動,標志字母的移動及變化,呼應了該藝術中心不同的藝術展覽及各種活動”。這個標志應該說雖然采用了動態形式,但品牌形象仍然很清晰,而且在視覺上來說也顯得很有吸引力。不過如果說因為不同的展覽及活動就有理由采用一個動態型的標志,那我在想,這個世界上99%的公司都可以找個類似的理由來做了:要呼應我們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服務,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營銷,不同的地區,不同的……。 客戶 Casa da Música 設計: Sagmeister 葡萄牙的Casa da Música博物館的形象標志的多種形態,是為了呼應這座著名的建筑物外觀的不同觀察角度。由于這座博物館的外觀本身就比較特殊,角度感很強,使其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呈現不同的形態成為了可能。但實話說,這個標志,如果單單看其中一個,總感覺缺乏一點美感,但由于這里有一個很有力的理論在背后支撐,整體來看,就給人一種視覺吸引力。 客戶: Get Up Hair 設計: Alexis Rom Estudio Get Up Hair是西班牙一個兒童DIY的印章畫品牌,小孩子可以通過各種印章來互相配合,形成不同發型及形態的人物及其它元素。由于產品本身就具有一種“混搭”的使用體驗,所以在品牌上也體現這種互相搭配也順理成章。標志同樣由各類印章風格的圖案構成,配合不同的元素形成了一系列的感覺。 客戶: New Museum 設計: Wolff Olins, Omnivore, Droga 5 位于紐約的NEW MUSEUM博物館其外觀呈現一種不規則及奇特的圖形,設計公司直接利用這個特別的外觀圖形作為一個窗口,在里面置入各種不同的圖形元素,而產生一系列不同感覺的標志。這也使到這個圖形成為一個靈活的設計元素,可以在各種設計版式中置入進行某種強調。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