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洲部落用植物所做的造型,這種創造力超出了傳統的想象力。
3、4. 來自非洲的設計師Duro Olowu,致力于發揚傳統的非洲風格。
5. 黑人歌手James Brown 用歌聲唱出了黑人的憤怒,并將這種憤怒轉化為爆炸頭的潮流。
6. 豹紋是非洲風格中最為知名,也是永恒的主題。
在當今的時尚界被多元文化所形成的“風格部落”占領之際,非洲風格少了一種扎根于青年人中的憤怒力量,非洲本身的神秘性,也讓西方設計師形成了誤讀。
缺乏氣質的非洲風格
美國作家Alison Lurie認為“設計師不是政治家和社會學家,但是他們卻能以服裝藝術的特有方式在不自覺中完成了社會使命。”如果以這句話來對應時尚風格的輪回,我們不難發現——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時,服裝藝術中出現了“中東主題”;而21世紀初石油價格高漲和俄羅斯的復蘇又使得“俄羅斯風格”成為新的民族主題設計;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堅挺表現,使得中國和中國元素成為了時尚界最熱門的話題。而現在,世界杯來了,時尚是否該輪到非洲風格了?
在當今的時尚界被多元文化所形成的“風格部落”占領之際,非洲風格似乎成為了這個地球上最后一塊時尚凈土。相對于嘻哈風格和搖滾風格,非洲風格少了一種扎根于青年人中的憤怒力量,這本該屬于非洲人的憤怒,早由移民于美國的黑人發泄出來。上世紀60年代晚期,頂著爆炸頭的黑人音樂教父James Brown高唱“大聲說出/我是黑人/我以黑人為傲/我們早已厭倦只為別人工作”,將爆炸頭這一源自非洲黑人的發型升級為美國黑人精神的象征。
爆炸頭、動物印花 非洲風格的狹隘解讀
在非洲有一句解釋非洲現象的萬能用語“這就是非洲”。這句話的大概意識是說,不要指望有什么事情是可以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的。而這句話的時尚化詮釋似乎為:非洲就是一種人們印象中固有的原始風格。人們對于非洲風格的欣賞,多為 “獵奇、原始、粗獷”。即便是轉化到了時尚界,非洲風格也只能演繹為由樹枝編成的奇形怪狀的頭飾,或者具有叢林原始風格的“猛獸與豹紋的印花”。“這就是非洲”阻礙了人們對于非洲風格的認知,曾就職于美國版《Vogue》的編輯Sarsh Mower說過“非洲婦女在日常身著顏色鮮艷、面料華貴的連衣裙,是對傳統時尚界對于非洲風格狹隘解讀的最有力回擊。”
設計師與明星的集體爆發
現如今,世界杯來到了非洲,非洲出身的設計師開始呼吁,是時候讓非洲風格脫離“猛獸和豹紋印花”了。
在尼日利亞出生、在倫敦發展事業的設計師Duro Olowu便做了一項新的嘗試,他將復古的時裝面料和輪廓與非洲的印花相結合,這一舉措大獲成功。摩納哥王妃卡洛琳曾經穿著Olowu的晚禮服出席皇宮家族晚宴。Olowu說:“這種服裝的有趣之處在于精致、復雜的程度,這反映出非洲人經常穿著的方式,它結合了歐洲面料和非洲原生態文化。”很長時間以來,非洲一直被我們有限地接觸,但現在,它已經開始成為世界的了。融入了社會責任的意識,它做出了有力量的表白。
時尚界巨頭們都對這個趨勢表現出很高的興趣。Diane von Furstenberg已經為了2010夏季創造出了一個“部落印花和沙漠植物感”的包裹連衣裙系列;Dries Van Noten已經使用了來自肯尼亞的拉穆和桑給巴爾島的熱情的扎染色織物;而設計師Alber Elbaz也在Lanvin的2010秋冬系列中展示出了大量的皮草、羽毛和珠子做成的項鏈。
但是這里更多的不只是簡單地對于非洲式的視覺上的借鑒。Alber Elbaz創作的靈感還來自和聯合國官員的會面,他們共同商討了品牌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發展的潛力項目。而對于Diane von Furstenberg來說,她是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女性首腦會議”的組織者,參加會議的女性代表包括了政界人物希拉里·克林頓、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從尼日利亞到利比里亞的非洲國家女性代表。
在這一會議上,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表示,“這像是一種能量的推動。這個世界,包括時尚世界,已經變得比從前更加國際化。我想非洲的影響已經超過了一種潮流。現在它是世界大熔爐的一部分了。”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