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 G.馬蒂亞斯 (文) 莫光華 譯
1990年,我首次涉足當時堪稱“荒漠”的中國設計界。那時候,中國的“設計版圖”還能讓人一目了然,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值得敬重的老牌藝術院校對“設計”這一新概念有所關注。與當時政治上的正確認識相應,設計開始被視為開啟工業和經濟之門的重要的鑰匙之一。
上述幾個學校那會兒還很窮,教設計的教師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藝術家,不僅年事已高,而且幾乎都曾在文革中飽受摧殘,差一點就被摧毀。設計該怎樣并且為何必須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設計”這一新概念與“裝飾”或“藝術”這些古老概念區別何在,諸如此類的問題當時尚無人問津。盡管帶著些許難受的心情,今天我卻愿意回顧那個時代的情形,回憶那些好學上進因而興趣盎然的學生們,跟他們在一起確實可以教學相長地愉快合作。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后來留學國外,歸國后便迅速取代了那些老化的師資。毋庸置疑,這一步伐在當時是正確的,然而也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
如果說在那以前,中國設計界還是有意無意地——此時便是完全有意識地——“拷貝”國外的一切設計:從日本到俄羅斯,從美國到德國,直至法國;并美其名日“國際設計”。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一次國內設計大賽便是對此情況的一份具體的事后明證。直到90年代末期,才可以判定,中國設計開始經歷一次至關重要的、以中國文化為指歸的轉向。
中國設計跟外國設計區別何在?中國設計的特征是什么?這兩者曾經是,并且現在仍然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期盼獲得解答的重大問題。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將不只是一次體育盛會。中國將借此機會向世界表明,它的國際形象本不應像現今這樣弱。中國的設計已經向前邁出了得到公認的一大步,而且我也希望,中國人能繼續一路走好。為此目的,我們亟需培養的,絕不是數十萬能力平平的設計師,而是,我們最需要培養出數百名受過最精良的教育的頂尖人物——我們要的是設計精英!
然而,縱觀當今中國的設計教育,其現狀究竟如何呢?帶著巨大的震驚和憤慨,我耳聞目睹了時下正在發生的深刻巨變。面對這種巨變,我打算作出的決定乃是:要么,我不跟這種教育體制“玩”了,否則,日后我會因為自己曾為這種不良發展勢頭推波助瀾而深感愧疚;要么,我就準備同這種體制長期斗爭,以促使它能向一個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簡言之,目前國內設計教育的問題可以概括如下:要規模不要檔次——求數量不求質量;追逐利益而不負責任;目光短淺,不計未來;單從表面上看,中國設計教育界眼下一派繁榮。
此間在中國大地上,藝術和設計院系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它們憑著各自漂亮壯觀的“門面”,年年競相吞入多達數十萬的藝術和設計系新生。于是乎,搞設計突然成為國內的時髦行當。幾乎每一所大學都為自己弄了一個設計系。在中國,有錢學設計的學生有的是。前來報考的人數多得驚人。藝術和設計院系頓時蛻變為一家家營利企業。其產品就是一批又一批從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線上培訓出來的次品畢業生:可他們剛出校門就已無法適應全球化經濟浪潮對設計人員的要求,更遑論去擔當設計教學之重任。乍一看,這些院系的師生比例似乎是適當的。然而,只需稍微留意一下它們的師資,就會很快發現全部問題的關鍵所在。由于中國高校急劇擴招,學生人數猛增,校方就像找臨工一樣,把凡是請得到的各色人等都變成了設計教師,尤其是那些在大學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現實的要求的人。結果可想而知:這類教師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學和實踐經驗少得可憐。我常常遇到一些青年教師,他們自己甚至連大學都還沒畢業,就已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同時承擔教學任務。正是這些普通青年教師的不得已承擔了大量教學負擔,便為其他某些教師騰出了時間從事更有利可圖的業務。當然,我在這里也不想以偏概全;因為事實上、在中國確實有許許多多優秀、敬業的設計教師贏得了我毫無保留的欣賞和高度敬重。我謹希望,這樣的教師多多益善。
在我看來,中國的設計教育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巨大泡沫。這種教育正在不負責任地背離它本應擔負的革新社會的使命,而一門心思地遵循資本主義的利益最大原則。這種現象,人們可以稱之為一種“教育剝削”。除了盲目擴招帶來的設計教育過度膨脹這一基本問題,在我看來,中國設計教育界目前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可惜這個問題在我的中國同行們眼里,似乎無足輕重。我要說的、正是中國的高考招生制度!這種制度早就應該遭到批判,因為它往往把一些真有天賦和才能的考生拒之門外。考生的政治和數學成績好、并不能說明他就一定具備足夠的藝術思維或創造力。因為,倘若學生不具有相應的稟賦,即使最好的教師也難以在塑造學生的藝術人格上有所作為。
因此不妨說,在中國、從大街上找來的設計師可能往往要比出自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更優秀。在歐洲、人們都深知,藝術和設計院系的招牌含金量,恰好不取決于其教學人員的質量,而是取決于其生源的質量。
每當我在中國較長時間輔導一個人數較多的班級時,最后我總能得到幾乎相同的印象:只有五分之一的學生真正具備上大學的素質。有五分之二的學生之所以來學設計.僅僅由于這是他們的父母為他們安排的,而他們自己對設計興趣不大。其余五分之二的學生對設計則是毫無興趣。這種態度也常常表現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中。其實早在數年之前,人們就想杜絕這類學生進入設計院系。而在當前以利益驅動為特征的教育形勢下.人們已經放棄了那種努力。無論如何,對設計既無興趣又無天分的學生,其大學生涯無異于浪費時間。
總之,在過去的四年間,中國的設計教育狀況是急劇地惡化了!這種惡化也包括,當今的藝術系學生已經不再具備以前的大學生普遍擁有的扎實的手上功夫,特別是手繪能力。時下,既然電腦已無孔不入,占據了教育的中心位置。那為什么還要學生們手繪或者自己拍攝圖片?
取而代之的則是出自電視畫面的圖像世界。可是這些作為設計成品的圖像,卻不再能讓人在腦海里形成相應的故事和形象。同時,當今的學生們讀書越來越少,結果想象力和創造力便隨之萎縮了!于是,大家都只能無盡地、周而復始地“拷貝”那些已有的東西,同時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徑是一種犯罪。拷貝就是“剽竊”,實質上就是竊取他人的精神財產。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