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私家園林開始大規模興起,書法藝術的展示空間又從壁上分化出匾額、楹聯、中堂、條屏等等,為了與不同的展示空間相和諧,字體書風也隨之應變。匾額取橫式,掛在楣間,與豎線條的屋椽組成對比,形式感很好,因為它掛在廳堂中央,字要端莊,一般以正體為主,如果要顯示家道殷實,風格還得以厚重為宜。楹聯寫在柱上,高與寬比例懸殊,給人的感覺好像左右兩邊的擠壓力極大,書法如果取縱勢,寫瘦長的楷書或連綿的草書,會有促迫感,因此最好以橫撐的字形去對付兩邊的擠壓,一般以分書或魏碑體楷書為主。廳堂正中央的墻上,中堂畫軸加兩邊對聯,下面一長條臺,將三個掛軸連成一氣,條臺上陳列些古玩擺設作為點綴的同時,打破一橫三豎組合的過于整齊刻板。兩側墻上,右邊畫春夏秋冬,左邊書正草篆分,各掛四條屏,條屏下各放一組椅子茶幾,幅式與環境的組合非常協調。尤其是因為建筑的門框窗欞以及雕花家俱都是一個個小空間的組合,精密細致,所以中堂和條屏的字數比較多,字體書風以清秀嫻雅為主。
回顧歷史,風格形式的變化往往取決于展示空間的變化,今天,中國建筑的式樣與明清園林已經完全不同,書法作品的展示空間發生了根本變化,明清式樣的書法作品如果不加改變地進入現代建筑,必然會顯得不倫不類,圖一就是典型例子。四條屏的尺幅大小與背景墻面不成比例;拓片灰暗,與富麗堂皇的環境色調不合;立軸裝裱,上面的掛線破壞了背景框架的完整,下面的軸桿不貼墻面,蕩來蕩去,單薄不穩定的懸空感與桌椅等環境裝飾的厚重風格不協調。這樣的作品大煞風景,有不如無,它提醒今天的書法家,面對已經改變的展示空間,書法藝術必須在字體書風和幅式裝潢等各個方面來一番與時俱進的變革。
現代建筑中的賓館、會所、家居,各有各的特色,書法作品的幅式必須因地制宜,變化多端。現代建筑的裝潢強調設計意識,注重整體效果,書法作品要融入其間,在和諧的基礎上顯示自己的獨特魅力,表現形式必須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否則的話,不能進入現代建筑,不能融入人們的生活空間,就不能成為時代的組成部分,不能獲得生氣勃勃的發展。
總而言之,書法交流方式和展示空間在今天已經發生了重大的甚至根本性的變化,它們逼迫書法藝術不得不進行現代轉型,作品必須要有創作意識,要有視覺效果,要與現代化的交流方式和展示空間相吻合。這是現代轉型后提出的三個要求,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創作意識是理念,視覺效果是方法,與交流方式和展示空間相吻合是目標。
二、轉型的出路
理念、方法、目標,這三個要求中關鍵是方法,方法是具體的,是過河的橋和船,有了方法就有了出路。因此,研究書法藝術的視覺效果就是尋找轉型的出路,這樣的出路有四條。
1.強調對比關系
作品中對比關系越豐富,對比反差越懸殊,作品的視覺效果就越強烈。書法藝術的對比關系主要有:用筆的輕重快慢,點畫的粗細長短,結體的正側大小,章法的疏密虛實,墨色的枯濕濃淡等等,把這一組組的對比關系發掘出來,給以充分表現,并加以和諧組合,就能加強作品的視覺效果。
傳統書法也講對比關系,但是,傳統書法在文質彬彬的“中和”的審美原則下,對比關系都局限在很小的范圍之內,現在強調對比關系,就要將“中和”的合二為一變為對立的一分為二,粗的讓它更粗,細的讓它更細,枯的讓它更枯,濕的讓它更濕,“疏可走馬,密不容針”,將分解出來的各種對比關系盡可能推向極致,讓它們在彼此對立的同時,建立起相互依存的關系,并鮮明地為對方的特征增輝。
這種做法在繪畫上也有,西方點彩派畫家將自然色塊分解成幾種原色,用一片密密麻麻的小點來加以描繪,石魯有幅松柏圖,枝干的赭色也被分解成砂和墨兩種顏色,然后用線條組合來加以描繪。這種分色的目的也就是想打破中和,增加色彩的純度,使其更加鮮艷奪目,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2.強調空間關系
書法與環境的和諧展示
書法藝術在章法上有兩種形式,一種著力于時間節奏,以帖學為代表,強調筆勢,推崇“一筆書”,回環往復,上下連綿,努力在一氣呵成的書寫過程中,通過輕重快慢、提按頓挫的運筆,通過長短粗細、離合斷續的線條,來表現音樂的節奏感。另一種形式著力于空間關系,以碑學為代表,強調體勢,讓每個字的結體造型不穩,左右搖曳,就后通過上下左右的呼應配合,建立起平衡協調的關系,以空間的展開和平面的構成來營造繪畫的效果。
這兩種章法具有不同的視讀順序,強調時間節奏的組合形式筆勢連綿,視讀順序是上下展開的,觀者的第一眼不論落在作品的什么地方,注意力都會不自覺地順著線條展開的順序前行,這樣的話,接受過程是歷時的。強調空間關系的組合形式體勢搖曳,上下相形,左右相應,視讀順序是四面發散的,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都攪結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呈現在觀者的眼前,這樣的話,接受過程是同時的。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